服务热线:021-59578001
中文
车企抱团:是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发表时间:2023-12-28 15:22:13 来源:车载通讯总线

  2023年末,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就着西北风吹到了中国汽车市场。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车企似乎找到了抵御寒风的关键词——“抱团”。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牵手,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奔驰与宝马两个互不相让的“老对头”握手前行;大众汽车携带7亿美元资金,与小鹏汽车联姻,更是让后者在长期资金市场重新焕发荣光,又上演了股价大涨等等。

  各大车企一系列操作不禁让人感叹:车圈的疯狂内卷,如今从单兵作战升级到了组团厮杀。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车企之间相互合作并不新鲜,但像2023年这样如此频繁、展开大规模抱团合作模式的现象,却从未发生过。

  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各大品牌都在积极耕耘。无论是燃油车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每年的新晋品牌层出不穷,竞争非常激烈。伴随着中国车市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以及消费者们购买习惯的变化,汽车品牌间的厮杀愈加残酷。

  2023下半年以来,在刀光剑影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把酒言欢的抱团戏码接连上演。

  最先释放出“友好”信号的当属两大豪华汽车品牌,奔驰与宝马。作为有着超百年历史的大型汽车集团,联手入局充电桩,成为了昔日对手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思考。

  而在“BBA”阵营中,奥迪在电动化方面的进展更早一步。2023年7月20日,奥迪汽车与上汽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汽车开发。

  “国内电动汽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一些传统豪华品牌想继续保持影响力、跟上发展速度,转而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合作是明智之举。”奔驰车主珊珊对新能源前瞻表示。

  除传统车企外,作为补能领域的“老玩家”,蔚来汽车开放了其换电业务。11月,蔚来汽车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随后,蔚来汽车“朋友圈”再扩大,与吉利汽车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曾公开表示:“换电是蔚来的先发优势,目前已经到了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时刻,除了长安以外,还有4-5家在谈。”

  除补能领域外,车企们还在联手聚焦智能化研发层面。其中典型代表当属“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的华为。

  11月26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拟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久前,华为和奇瑞合作的鸿蒙智行首款轿车智界S7正式对外发布,期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继问界、智界之后,还会有两个“界”,来自北汽和江淮。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上不久前的直播节目中直言:“你不能一家把市场都吃掉,如果你都赢了,这样一个世界就不会赢”。何小鹏认为,过去企业内部分利就是一家好公司,未来则需要跟整个生态乃至社会共同分利。

  不难看出,车企们的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能源、智能化、品牌和出海业务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群的突破和应用,数字汽车的浪潮正席卷而来。

  整个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开放合作已是市场迫切需求。而资源共享,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还能为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2023年7月,大众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将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预计将在2026年上市。

  特斯拉显然也是“抱团”的获益者。截至2023年11月底,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开放了350多座超级充电站、26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总计能支持30余款非特斯拉品牌车型。而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也已经和几乎所有主流品牌达成合作协议,开放自己的超充网络。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数据,其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营收为15.6 亿美元,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3.3%。

  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估算,到2030年,来自非特斯拉车主的充电业务相关收入可能会高达30亿美元,而这个数据在2032年将增加到54亿美元。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正由“技术壁垒”向“开放共享”转变,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华为此前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公告,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华为将其汽车业务,主要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剥离出来,以拟设立的目标公司为主体单独运营,引入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做合资股东。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是汽车产业崛起的必由之路。零跑汽车和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共同组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正是要借助Stellantis集团在全世界内的资源,在海外销售零跑品牌的电动汽车。

  Stellantis集团则成为零跑汽车的重要股东,除了在技术和品牌产品组合上形成互补,Stellantis集团还将在零跑汽车董事会拥有2个席位。

  毫无疑问,为实现资源共享、分摊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车企之间的亲密合作似乎正在成为主要流行趋势。不仅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合作,亦或者传统车企强强联手,谁的布局快,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先手,占据高地。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曾直言,电动化转型成本巨大,靠车企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大家必须要联合起来才行。

  已收到大众50亿元投资的何小鹏在近期接受各个媒体专访时表示,自己刚入行的2017年,算上外资、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总共有400多家汽车品牌,但2022年具有销量规模的只剩下了50家。

  “到2030年剩下的汽车品牌不会超过10家”,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会努力成为其中之一。“将与更多车企合作换电业务”的李斌自然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进发。

  而目前还在“单打独斗”的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则缩小了范围。根据腾讯新闻报道,李想认为未来车企会剩下4家,即华为、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

  华为显然是“抱团”的典型代表,比亚迪和奔驰有着密切合作,而特斯拉也在近期和上汽通用汽车开启了充电网络相互连通合作。意味着,没有和其他车企直接联合的,仅剩下理想一家了。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第52周(12.18-12.24),理想汽车周销量达1.21万辆,截至到12月24日,理想汽车12月销量已达3.64万辆,继续领跑新势力。更重要的是,受益于连续4个季度盈利,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到了885亿元。

  针对车企是否要选择“合作”的问题,新能源前瞻接触的多位业内专家这样认为,车企之间的合作还是要时刻保持清醒,不是盲目强强联合,应该要依据自身短板,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

  华为加持的AITO问界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之中的一支黑马,问界汽车上市之后一炮而红,2022 年销量达到了7.5万辆。就在人们以为,问界将成为造车新势力之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品牌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度重申五年内“华为不造车”,并将严查滥用华为品牌的情况,问界销量断崖式下滑。足以见得,“华为光环”对品牌的影响。

  在车企与华为合作这件事上,接近华为研发部门人士就指出,尽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从车企的角度分析,汽车只是华为的一条产品线,却是自己的生存之本。因此,车企必须在研发、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上保持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掌控力,否则将会在合作伙伴的光环下迷失了自我。

  “牵涉到信任、资源、市场和企业变化等多重风险,谁也不敢保证一定成功。车企在合作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将研发、销量渠道和供应链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然这样的合作终究会遭到反噬。”从事汽车研发领域的程序员周周向新能源前瞻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赛力斯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超充技术、电池安全、“车、电、充”一体化发展以及大数据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拓展海外业务,一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

  “电动化转型成本巨大,靠车企单打独斗难以应付,大家必须要联合起来才行。一旦尝到合作的甜头,此类合作模式在未来将会在更多品牌之间展开,届时汽车市场的格局或将再次重塑。”业内资深分析师向新能源前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