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1-59578001
中文
服务创新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 国网电动e充电商户号第二季度评选揭晓

发表时间:2023-12-28 15:23:31 来源:系统解决方案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成为了今年的热词。各行业、各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行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随之而来的是配套设施需求量的增多。同时,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充电桩市场也在不断升温,随之而来的是产业上下新一轮的变局和加码。

  充电桩建设的全面提速,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6.6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176.0%,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也在持续上升,同比增长147.9%。截止2021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同比增加47.3%。

  充电桩建设迅速增加的背后,折射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推动充电桩需求上涨,加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各方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充电桩布局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迭代和优化。其次,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强劲增长,让车主用户对充电桩的需求也慢慢变得高。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3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来算,未来十年充电桩建设将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能够准确的看出充电桩建设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大幅放量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充电桩技术日趋完善,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保障的充电桩,也按下了面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型的快捷键。虽然,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痛点。一是建桩慢、建桩难、充电桩选址分布不均、营收难等问题;二是找桩难、充电难、体验不佳等常态问题。三是充电桩利用率低、服务创新不够。如何使用户得到满足在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有效增强与用户的链接是充电桩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为解决以上行业痛点,提升服务效率,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的e充电app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找到了解决方案。在充电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智能推荐充电站,一键导航,新能源汽车远行不在焦虑;行程规划智能推荐沿途充电站,能“更快、更精准、更便宜”的帮助用户找到充电桩;在充电方式上的多样性,支持扫码充电、充电卡、即插即充、有序充电、V2G等多种充电方式;在充电桩利用方面,e充电实现充电桩相互连通,切实帮助新能源车主用户实现私桩共享。

  截至目前,e充电线万注册用户,建成“十横十纵两环”高速充电网络,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长期以来的“充电”问题。在数字化浪潮中,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的e充电app直接有效的解决了充电行业中的痛点,助力充电桩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除了平台本身的充电服务外,国网e充电app依据自己的情况和行业特点,在不断的提高技术与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和探索。为增强跟新能源用户的粘性、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开放了商户号平台功能,汇聚和传播优质的内容资讯,吸引了电动汽车厂商、商户、媒体的入驻,将新鲜资讯和内容触达至百万新能源车主。

  e充电商户号平台自开放以来,每个季度会综合线上投票、内容质量、互动量等数据来进行国网e充电商户号创作计划评选活动,评选出e充电商户号平台优质原创内容和优秀创作者并给予现金奖励,让每一篇优质图文、每一个优质帐号都能获得对等回报。

  2021年7月,国网e充电商户号创作计划举办了第二季度创作者影响力评选,此次评选为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制作内容,让更多创作者的潜力被发掘,更多优秀品质的内容被人看到,在第一季度评选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推出“新秀创作者榜”、“潜力创作者榜”、“优秀品质的内容榜”三大榜单。经过15天的线上投票,通过投票数、内容质量和互动量等数据来进行综合排行,以下9位创作者脱颖而出,分别是热点科技、市值观察、出行局获得新秀创作者榜TOP3;陆玖财经、电动车圈、贝多财经获得潜力创作者榜TOP3;汽车公社、车业杂谈、智能相对论获得优秀品质的内容榜TOP3。

  未来,e充电app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一方面提升服务效率,让用户用上安心、放心、便捷的智能绿色充电服务,一个APP就能走遍全中国。另一方面为用户所带来更权威的优质信息资讯,挖掘商户号平台上的内容创作力,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进而帮助e充电成为具有创造价值流动性的智能应用平台,形成“充电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的科技服务场景。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