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局逻辑:不造车造平台
发表时间:2024-12-25 03:49:38 来源:车辆NVH
“从4月17日至今,华为进一步明确了做什么,以及未来怎么做。”10月23日,在距离世界智能网联大会举办地不到两公里的皇冠假日酒店,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接受了记者采访。
对于未来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布局,他态度鲜明:华为不造车,未来要成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
就在前一天10月22日的下午,徐直军在世界智能网联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提出华为未来将提供包括智能网联、云服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其中还包括智能驾驶方面算力、通信、传感器等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继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徐直军提出华为布局汽车产业链业务思路后,更明确地提出业务路线和具体做法。
同时,这也代表着,不造车的华为已将触角延伸至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领域。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传统车企所不擅长的全新领域。
“目前这些业务的商业经济价值还没有走向规模化,未来它们有望占据70%的汽车价值,远超车身、底盘等传统技术在整车上的价值,形成一个新的增量市场。”徐直军表示。
据相关部门测试计算,到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占据全球20%左右的新车市场。到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需求将使汽车软件的营收增加3倍以上,达到1.2万亿美元。
“随着汽车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发展新引擎,影响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将给人类社会,给整个汽车产业,给人的出行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徐直军在22日的演讲中指出。
而随着当前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深入发展,不管是奔驰宝马等传统整车企业,还是BAT等互联网巨头,抑或是博世、英伟达等零部件供应商,都纷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作为一家拥有ICT(信息与通信)核心技术的企业,华为亦毫不犹豫地“卷入”这场竞争。
事实上,自今年4月份首次以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身份亮相上海车展再到5月27日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来,一系列密集的布局背后,华为究竟想在汽车领域下一盘怎样的棋、如何布局,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促进华为下决心‘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是跟广大车企沟通达成的共识。”徐直军表示,“中国汽车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基本提升上来了,制造能力也起来了,中国汽车企业面向未来‘新四化’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部件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
而汽车行业走向无人驾驶也是华为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基本判断。在华为看来,车的价值未来更多的构筑在ICT技术范围内,这也是传统汽车企业所不具备的能力。
“首先不去做传统的部件。我们聚焦ICT技术和能力、经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过程中,我们定位自己是增量部件提供商。”
徐直军指出,华为本质上是在行业内满足对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的需求。“华为的能力就是面向车企提供部件、技术和解决方案,这最符合华为的基因。”
众所周知,成熟的智能网联汽车必然将深度融合芯片、OS、语音、地图、云计算、AI、大数据、5G、V2X以及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华为认为,未来,每一台汽车都将成为移动数据中心,在汽车真正走向无人驾驶的时候,其上需要配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能力需求非常巨大。
而华为的特殊性正在于此,多年来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恰好打通了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芯片(计算)和通信(5G)领域的两个关键环节,并有机会奠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底层架构和行业标准。
“CCA(计算+通信)架构和传统架构本质不同,传统架构不可能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因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是MDC(移动数据中心),每个车就是一个数据中心,未来每台车的算力非常巨大。”徐直军进一步表示。
而最为关键的是,宣告“不造车”的华为正在汽车领域谋划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
在徐直军看来,真正有远见的造车不单单是造一台车,而是造一个平台,并将这样的平台和产业结合起来,要做到硬件可以更换,软件可以升级。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车的生命周期内为相应体验升级付费。未来的汽车卖出去的将是一个平台,这样的平台能持续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体验,持续为产业链创造价值。”徐直军和记者说,“在汽车的生命周期内,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不断迭代升级,完全走向智能驾驶,未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将在这里。”
事实上,华为“汽车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从2014年华为正式设立了车联网实验室至今,华为在车联网的端、管、云三个层面相继推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并先后和东风汽车联手开发车联网,与广汽、上汽、一汽、长城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包括车联网、智能汽车、国际化业务拓展等。
在最新发布的业务布局中,华为将从五个领域——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全面赋能车企。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智能座舱平台和整个智能终端生态结合起来。”徐直军表示,智能座舱基于智能手机的麒麟芯片加上鸿蒙操作系统,把智能终端的硬件生态和应用生态引入到整个智能座舱,在整个产业界建立一个广泛的智能终端生态,这个广泛的智能生态里面真正的完成规模化和低成本。
而华为打造智能电动平台的目的是使车企在电动化上形成差异化的体验,未来将充分的利用能源产业规模化和共性化和器件的一致性,降低整个电动化成本,解决电驱、充电和电池管理的性能和成本问题。
同时,华为还将通过智能座舱控制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平台、整车操作系统分别解决智能座舱的生态,充电、未来电驱、车控以及整车动力操控三个域控制管理系统来帮助汽车实现智能网联。
“我们希望未来把车上的上百个CPU和智能驾驶的能力,放到这三个域控制器中,然后通过以太网连起来,把所有的传感器连起来。通过分布式网络,减少每个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的连接线。”徐直军表示。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MDC智能驾驶平台。“无人驾驶操作系统未来要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就像智能手机的安卓或者类似于鸿蒙,作为开放的系统,要支持所有的车企、Tier1和应用开发商,他们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发各种各样的智能驾驶应用,这是一个生态。”徐直军解释道。
“华为在嵌入式软件做得世界最好,如果我们没这么强的嵌入式软件能力,5G不可能做到今天。但华为在软件方面欠缺的是走到云、走向分布式架构的能力。从互联网模式来看,华为目前在起步阶段,可能跟Facebook、Google、亚马逊就有差距。”
对于未来的盈利预期,徐直军表示,虽然在汽车产业中已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但华为致力于打造最先进的技术,在早期并不追求收益回报,目前的关键是将产品做出竞争力。
“明年华为将把麒麟变成座舱芯片,把昇腾变成MDC的芯片。未来还有几颗VDC芯片,希望华为在车规级芯片方面能够构筑一个基本的能力。”对于接下来的规划,徐直军最后表示。
据了解,华为车BU位于上海的展厅将于年底前正式亮相,届时,华为在汽车产业领域的相关成果和产品也将正式对行业开放。